English

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

1999-05-03 来源:光明日报 新华社记者 汪涌 杨俊江 我有话说

春暖花开的时节,不尽的参观人流又纷纷走进遵义老城子尹路上的遵义会议纪念馆。这座中西合璧的两层灰砖小楼,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的见证。

楼上的房间里,用门板铺就的床,当年中央领导人曾在上面休息。院子里的那棵当年的小槐树,如今已是枝繁叶茂、挺拔有力。

64年前,红军长征最危急的时刻,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会议,作出了《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“围剿”的总结决议》。这份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决议,不仅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,而且在组织上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,取消博古、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。遵义会议的召开,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,使党和红军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得以保存下来,也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得到了重要保证,从而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。

遵义会议的召开,使黔北小城遵义从此名垂青史。只有几百年历史的遵义,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

遵义会议纪念馆是从50年代中期修复开放的。1961年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毛泽东同志题写了“遵义会议会址”的大门匾额。80年代,邓小平同志又为新修复的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题写了门匾。90年代,江泽民同志两访遵义,每次都前往纪念馆参观,并为纪念馆书录了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词句“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”。建馆以来,各级政府投入数百万元资金,7次维修整理遵义会议纪念馆,通过不断征集、收藏和研究红军长征及遵义会议的文物和史料,现在已有馆藏文物1000多件,文字资料500多万字,照片资料4000多件。

遵义会议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,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参观者。40多年来,纪念馆天天开门、全天开放,还对现役军人、残疾人、70岁以上老人实行免票参观。据纪念馆负责人介绍,开馆以来已接待观众2000多万人次,仅去年就多达32万人次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